唯有破解瓶颈,工程苗木产业才能转型升级

Release time:

2023-08-21 15:36

  从2000年以来,我国工程苗木观赏苗木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农林业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正由数量型粗放增长向效益型集约增长方向转变,产业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近几年来绿化观赏苗木的种植面积和产值均在不断上升,产业也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
 
  再说,经过多年发展,江苏如皋、沭阳、常州等地形成了苗木种植与市场销售一体化的格局;浙江花木产业区域布局基本形成,主要有绍兴、杭州、宁波、湖州、金华、嘉兴6个地区。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如红叶石楠、红花玉兰均是由浙江发展起来的苗木品种;容器育苗的推广使浙江的苗木卖得更远、销售时间更长、成活率更高;萧山苗木的标准化栽培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绿化观赏苗木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瓶颈,需要突破才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瓶颈主要体现在发展环境、技术层面和市场拓展三方面。
 
一、发展环境不利产业做大做强
 
  首先,目前我国苗木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是土地和劳动力问题,土地成本越来越高,现以江苏为例花木生产的土地租金每亩达1500元-1800元,而且采用的基本上都是农田,但是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基本农田发展其他行业是违法的,因此企业想上市,想把资产整合是不可能的。所以怎么盘活现有的在基本农田上种植的花卉苗木,面临很大的问题。
 
  第二,苗木企业融资难、投保难。企业之所以做不大,是因为融资非常困难,银行贷款必须要有效资产进行抵押。还有保险问题,现在政策性保险主要倾向于农作物,关于花卉苗木的很少。
 
  第三,浙江苗木产业面临严重的空心化问题,物流成本增高使得浙江的企业纷纷到外面去办公司。为此,浙江要求将技术创新、设计创意、花木会展、人才留在本地。
 
二、技术层面种质资源和栽培技术滞后
 
  从技术层面上讲,在种质种苗方面,可以不断推出新的品种。基础太薄弱,选择手段主要依靠人工芽变,依靠上天的恩赐选择新品种,而发达国家则利用转基因技术来进行花木育种。
 
  要更好地发展种子育种,首先要夯实种质资源基础,对现有的林木花卉种质资源进行整合,并构建平台。其次是加强品种自主创新。以江苏为例,江苏省农科院、南京林业大学等 高等科研院校直接与苗木企业、基地联合公关新品培育,主要围绕产业需求,依托资源优势,发挥企业作用,瞄准技术前沿,着力培养大品种、特色品种、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第三是要将技术理论研究与商业化运用相结合。技术理论由大学去做,商业化运作由企业去做。第四是产学研结合,江苏专门列了多个方面的项目,长期开展研究。第四是怎样做强种子种苗。绿化苗木的种苗基础,现在要做强常规品种种苗,做大优新品种种苗,做实珍贵树种种苗。
 
  在栽培技术方面,还存在机械化程度低、设施化程度低、单位面积效益低等问题。与欧洲相比,我国的栽培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重点发展方向是设施化、机械化、标准化。设施化为培育容器育苗奠定了非常好的实施基础,机械化可以减少生产成本,标准化栽培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在产品质量方面,浙江的苗木卖得更广、成活率更高、销售季节更长,容器苗、全冠苗、造型苗、缩根苗都是不错的选择。
 
三是市场拓展还需抓住重点方向
 
  从2009年到现在,长三角地区市场逐步萎缩,“建设美丽中国”的提出对绿化苗木是非常好的机遇。
 
  笔者对当前国内的苗木做了一个分析,总结为9个字。一是“俏”,新品种苗木很俏销;二是“贵”,整形苗很贵;三是“缺”,真正好的精品苗还是稀少;四是“兴”,容器苗开始兴盛;五是“滞”,以前大苗销售非常稳,现在开始变化,因为不能长途运输,销售有限,大规格苗价格开始下降;六是常规苗“断”,十年前,市场上基本没有种子育苗,也没有小苗、中等规格苗、常规苗,在平原绿化中,胸径6公分以上规格的出现断苗;七是同质化苗“贱”,卖不出高价;八是质次苗“剩“;九是珍贵苗“盛”,珍贵树种在今后市场中前景肯定好。
 
  针对市场需求,我国的苗木产业应主要采取几方面措施。第一,做强会展平台,办好花农的庙会、企业的盛会。从目前国内苗木花卉市场活动看,山东昌邑苗木展会、河南郑州苗木展会、花木大世界秋季苗木对接会、浙江萧山花木节、金华苗交会、长兴花木大会三大会展,通过会展聚集新品种,聚焦新技术、新产品,共享行业动态和市场信息。第二,做大做好园林绿化公司,苗木自然就卖掉了。第三,“走出去”,要建成基地化的卖场,构筑销售窗口。第四,发展城市花园。第五,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引导电子商务平台与苗木产业融合利用,从而,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