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波:巧手剪就“立体画”
Release time:
2023-08-21 15:34
前不久,在2018江都春季盆景展销会暨扬派水旱盆景主题展览上,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省园林与盆景艺术家协会理事、扬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周波,用两小时制作的榆树桩水旱盆景《孤傲》,获得专家一致好评。作品完工不久,就被参观的一位买家以1.2万元的价格买走。
痴心求学赢得大师青睐
虽然上学前从没接触过盆景,但就读扬州环境资源学院以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到花木之乡曹王蓓蕾盆景园参观,周波这位85后就喜欢上盆景艺术。
今年32岁的周波是徐州睢宁县人,2007年毕业于扬州环境资源学院园林园艺系园艺工程专业。毕业后,同学们都四处找工作,周波却来到曹王蓓蕾盆景园,一呆就是一整天,近乎痴迷地观看扬派盆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丁春桥扳扎盆景。丁春桥大师被周波的痴心打动,收他为入室弟子。
扬派盆景讲究“一寸三弯”“片状如云”,靠棕丝扳扎(现改为铅丝铝丝等扳扎)。在丁春桥指导下,周波每天都要练习上百遍铁丝扳扎技巧,无论酷暑与寒冬。“为了小树苗不受伤,所以手要多花力气。”往往一不小心,铁丝划过手面,血杠累累,老的伤疤刚刚结痂,新的伤口又接踵而来。因为拧铁丝,大拇指被戳上密密麻麻的“针眼”。但周波没有叫一声苦,更没有放弃的念头。
就这样,凭借自身的勤奋和悟性,周波在众多学徒中脱颖而出。2008年,22岁的周波在盆景界崭露头角,由他制作的三角枫盆景作品《自古英雄出少年》,在省第一届迎春花展中荣获盆景类金奖;随后,他制作的五针松盆景作品《蛟龙出海》,被权威杂志《花木盆景》刊登在醒目位置。
2012年,在师傅丁春桥的鼎力帮助下,周波来到江都最大的花木集散地——阿波罗花木市场,成立了属于自己的盆景工作室。从此,制作盆景,成为周波一生不舍的追求。
潜心铸就盆景“金剪刀”
站在周波盆景工作室门口,记者看到,以五针松、真柏、对节白蜡、黄杨、槭树等20多个树种制作的盆景,以直立式、临水式、丛林式等姿态呈现,置身其间,古典园林气息扑面而来。
“工作室周围的面积有1200多平方米,大小盆景300多盆,主要是作为盆景展示。”周波仔细介绍起高大的黑松、古朴的黄杨、秀气的山楂,这一个个经他亲手制作的盆景,就像他的亲密伙伴。
“入行10多年,我个人比较偏好赵庆泉大师所推崇的‘文人树’意境,所以在盆景制作上,也十分喜欢这种造型。”周波说,所谓“文人树”,就是追求一种简洁、自然、清秀的造型风格,像文人画一样朴实、简洁、自然,甚至颇具禅意。
2016年,在沭阳国际花木城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盆景制作比赛中,面对来自全国的150多名同行,周波从容应战,最终以黄杨文人树作品《三人行》获得金奖。“这黄杨坯材是我从小培育的,最初是2011年在苗圃里无意发现了一棵多杆绿化苗,挖回家后慢慢培养,最终把它修剪成三杆造型,这与众不同的清瘦、流畅、挺拔,受到评委们的青睐。”

周波在2016年沭阳国际花木城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盆景制作现场
金奖,让周波“金剪刀”的雅号在业内不胫而走。而在去年底扬州市总工会举办的花卉园艺工技能竞赛中,周波首先画了三张造型图,再经认真比对,才下刀,制作了盆景《悟》。“这次比赛分理论和制作两部分,我理论考试得了97分,现场制作得了92.8分,最终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被授予扬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同时被破格晋升为盆景技师。”
匠心独运创作盆景奇葩
“除了阿波罗文化中心,我还有两个工作场所,一个是宜陵镇西湖村家中,有小型盆景坯材上千盆、中型300多盆;还有一个在曹王林园场,主要是苗圃基地。”周波说,每天再忙他都要抽空看看书、看看盆景,静下身心,沉醉其中。
“培育盆景,就像培育自己的孩子,离不开爱心、细心和真情。比如一盆黄杨,从铅笔的一半粗,到大拇指粗,要培育五六年,如果长到手臂大小,就要几十年了。虽然,期待中夹杂着纠结、焦虑等情绪,但急不得,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作为一名85后,谈起对盆景的感情,周波感慨良多。
“一把剪刀,不仅为树苗修枝剪叶,也是打磨自己的人生。扬派盆景,一寸三弯,无论多少弯,总是向前向上。也许只有向前向上,才能看到诗和远方。”作为一名盆景制作者,周波说,每个时期,他都会有不同的心境。当欣赏一盆盆作品时,它不仅记录自己制作技巧的不断熟练、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也是展现追求自我完善的过程。
“面对别人的质疑,面对创作的瓶颈,以及名利与情怀的选择,肯定有困惑。所以保管好初心很重要,鲜花掌声再多,不及内心的平和与笃定。”周波说,每一次制作盆景,都充满期待和欢喜,盆景引导他从不成熟走向成熟,如同一场精彩的人生修炼。2017年,周波被评为“江苏盆景作家”,这也可称得上是他人生修炼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人们常常称誉盆景艺术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周波正是凭借自己契而不舍、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用巧手剪就了扬派盆景新时代的画卷。
责任编辑 樊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