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熙丰”盆景展:刷亮青海颜值

Release time:

2023-08-21 15:34

  2017年7月上旬,西宁古城,约千盆树桩盆景被它们各自的主人用三轮车、用小轿车、用厢式货车载着,从城市的不同角落出发,向着景熙丰湿地生态公园汇聚,这里,将举办一场精品盆景展。

 

 

丁永禄为柽柳盆景喷水

 

  7月8日,展览正式拉开帷幕。1000来盆盆景与周遭的景致融为一体。这些盆景既有外来的水杉、紫薇、龙柏、石榴、三角梅、五针松,也有高原特有的柽柳、圆柏、侧柏、金露梅、银露梅、野花檎……“这是到目前为止,青海省内举办的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一次盆景展。”戴着草帽,面色黝黑的丁永禄说。作为展览的负责人,他已经为筹备展览忙碌了整整一个月。

 

 

石榴盆景

 

  举办盆景展览不容易。且不提展会资金的匮乏,也不必提做大量的劝说工作让盆景的拥有者拿出珍品来面对观众,就单单是把那些分散在民间的1000个盆景(其中很多高达一米多,放置在六七层的楼上)抬下楼,搬上车,再运到展会现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景熙丰湿地生态公园董事长冯生寿说:“辛苦一点我们不怕,只想通过这个平台,把青海最高水平的盆景展现在市民们的面前,用这场盆景展来刷亮城市的颜值。”

 

 

金露梅盆景

 

  在青海,盆景艺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近些年来,青海的盆景爱好者们不仅在家门口参展,他们还频繁地走出去,到陕西、江苏、安徽、广州等地,参加盆景展览、盆景艺术发展论坛,向盆景名家学习盆景制作技艺,考察盆景产业的发展情况。他们学习盆景造型艺术,研究植物的习性,这些都让青海的盆景爱好者们受益匪浅,很多爱好者像丁永禄一样培育、制作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观众拍摄盆景照片

 

  年近六旬的铁海麦是甘肃省临夏市盆景协会会长,他从事盆景培育、制作多年,与青海的盆景爱好者交往紧密,对青海盆景的发展和现状特别熟悉。铁海麦说,到他园子里买盆景的青海 “好家”(爱好者)每年至少会新增20多个,现在已经达到七八百人,而且他们一年要跑上四五趟。
 
  近二十几年来,青海盆景培育、制作水平提高很快。“好家”的眼力越来越好,盆景的档次一年比一年高。以前,青海盆景大多采用西北传统的“三拐”“骆驼脖子”等造型,这些年由于经常走出去,受南方盆景大师们的影响,青海盆景在造型上更加多样化,更加注重体现植物自然生长的野趣。以往,青海盆景制作往往较为粗糙,当时有外地人戏称,青海人不是在玩盆景,而是在“玩大树”。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青海盆景的制作越来越细腻,养护越来越科学,“玩大树”一说早就没了踪影。
 
  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赵庆泉观看了青海盆景作品后感慨道:“没想到在青海这样海拔高、气候寒冷的高原,还能培育、制作出这样好的盆景来。青海盆景不仅造型水平不低,而且以柽柳、金露梅、银露梅、铺地蜈蚣(野花檎)为素材制作的盆景更是别具一格。青海人应该在中国盆景传统的岭南派、川派、扬派、苏派、海派之外,发展出具有青海特色的‘昆仑派’盆景艺术来。”

相关新闻